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面包”游戏

  □ 土方机械公司 赵李超

  “双十一”前夕,妻子叮嘱我在购物平台抢优惠券,给孩子购置一些益智玩具。看着琳琅满目的玩具种类,不禁让人感叹科技进步与时代飞跃,更是将我久已封存的童趣闸门打开,思绪插上双翼,飞回到自己的孩提时代。

  还记得小时候除了逢年过节,孩子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洋火”玩具,但这并不影响大家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面传口授,孩子间流传开一个个淳朴的工艺手法,通过简单的材料和工序,便可创作出各种适宜时令的玩具。从立春时节发芽的杨柳削制而成的口哨,到炎炎夏日捕捉鸣蝉的套杆,再到秋收时节用玉米、棉花杆加工制作的“机关枪”,以及大雪之后、年关将近之时,利用废旧链环、弹壳制作的“盒子炮”,还有那穿插在各个时节的普适性玩具,都承载着满满的童年回忆。其中一款名为“打面包”的游戏,最让玩家津津乐道。

  这款“面包”,通过纸张交叉折叠而成,正面有四个角,反面平整。其名称“纸面包”极具诱惑性,在那个物质并不富足的年代,既能让孩子们望梅止渴、满足对面包食品的口腹之欲,又传神地勾勒出这款玩具的整体轮廓,可谓形神兼备。

  “纸面包”制作简单且玩法多样,不受时节和场地的限制,深受不同阶段孩子们的喜爱。还记得我的小学在村庄南头两公里处,父母们忙于田间农活,孩子们上下学都是结伴徒步,过程中少了父母监督,自然玩性大发。怀揣“纸面包”的小子们,只需彼此间一个默契的眼神,便可在路上“开战”。进入战斗状态的双方,显得格外振作,一旁观战的小伙伴也并不闲着,选边站队,为参战方出谋划策。而要成为“打面包”的高手,既要掌握好方向和角度,还要对自己的底牌胸有成竹,合理安排出手的次序,是对身体控制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双重考验。

  游戏开始,先手方踏罡步斗,围绕对方摊在地上的“纸面包”冷静观察,一旦确定好方向和角度,便抡臂出手,飞腾的“纸面包”犹如一柄划过长空的利剑,给对方一记抽杀。若先手方占据主动,一招制敌,对方翻转的“纸面包”就被赢家收入囊中。若是技逊一筹、出手不利,就会面临对方的绝地反击;有时对方的“纸面包”纸厚面大,质量上呈绝对碾压之势,处于劣势的一方就要观察对方的破绽,从侧面煽动,出奇制胜……这款看似简单的游戏,对阵双方既要有自己成熟的打法,又要因地制宜灵活转换策略,招数变幻间充满了对弈的智慧。

  “打面包”游戏在孩子间广泛流传,却遭到老师和家长的反对,老师们总是会列举一些反面典型,教育学生们远离“打面包”游戏,专心致志学知识。家长们也会责罚“废寝忘食”玩游戏的小子,没收“纸面包”。然而“打面包”游戏犹如根植在孩子们童年沃土的青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为了躲避老师和家长的“追查”,孩子们往往找到隐蔽之处,将“纸面包”收纳起来,也会约好时间和场地,来一场充满速度与激情的巅峰对决。在小顽童与监管方的反复周旋下,无意中平衡了“玩与学”的矛盾,“打面包”游戏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更加牢不可破。

  “打面包”游戏承载了“80后”一代人的童年记忆,通过游戏,我们不仅锻炼了心智体魄,还培养了不屈不挠的坚韧品格,更学会了因地制宜、主动求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采风
   第03版:营销
   第04版:精益生产
   第05版:科技创新
   第06版:文化
   第07版:综合
   第08版:家园
“打面包”游戏
遇 见
回 家
中国画·《道道清平映钓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