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联青年,当“燃”有我

王晨晨 建筑起重机械分公司海外事业部俄语区 营销代表
KIMVERLIE M.CAY 海外公司菲律宾区域 北吕宋片区经理
孙姗姗 混凝土机械公司 研发中心图文管理员兼青年志愿者协会荣誉会长
吴学进 土方机械公司 质量工程师
艾孜哈尔江·艾麦尔 农机营销总公司海外营销公司 东欧大区经理
王军鹏 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 诉讼律师
刘志斌 混凝土机械公司 CAE研发工程师
赵雍广 高空作业机械公司 售后服务工程师
邓郭权 中科云谷科技有限公司 大数据开发工程师
彭冉 应急装备公司 工业设计工程师
李镠弼 工程起重机分公司制造中心 数控操作工
樊钊 中央研究院 燃料电池系统开发工程师

  编者按:为大力宣扬青年员工的青春风采与责任担当,日前,中联重科团委启动了面向全球分子公司的第二届“燃青年”评选活动。经多维度综合评议,最终评选出了12 名中联重科全球“燃青年”。在他们身上,中联员工的闯劲、倔劲、韧劲、钻劲和爱心得到了最昂扬的体现。时代呼唤,青春当“燃”!广大青年员工要以“燃青年”为榜样,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极致奋竞、努力拼搏,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活力、凝聚青春动能、贡献青春担当。

  “最具闯劲”燃青年

  逐梦当下,闯出一片广阔的海外新天地

  2021年加入中联的我,经过三年的淬炼,已经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一名资深的海外销售代表。从祖国的大西北到海外俄语区,我在跨越更远地域的同时也见证了中联重科的快速发展,自身也获得了成长。2023年,我驻外294天,飞行超50次,飞行里程近10万公里。从莫斯科到乌拉尔地区,从乌兹别克斯坦到新西伯利亚,足迹遍及俄罗斯及中亚国家。通过我们营销人员的努力,中联重科在俄语区的业绩迎来了飞速增长,我也荣获了2023年度建筑起重机械分公司“海外销售之星”的荣誉称号。

  我的青春誓言是:青春如歌,奋斗不止;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未来,我将倍加努力,践行“端对端”、“数字化”、“本土化”的海外业务模式,让世界越来越小,业务越来越广,为地球村贡献更多的中联“极光绿”!  

  先锋先行,做一名坚强的市场开拓者

  2020年,中联重科在菲律宾成立了子公司。最初,我们仅有3名员工负责产品销售。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资源匮乏和种种障碍,但我坚定地致力于成为一名坚强的开拓者,与团队共同制定目标和计划,并克服了重重困难。凭借对工作的热情和努力拼搏,团队取得了成效,我也获得了公司的认可,2022年被评为海外公司“优秀员工”,2023年荣膺“最佳销售先锋”称号,并且在同年荣获中联重科“优秀员工”称号。

  我认为成功在于积极行动,以及为了实现目标而奉献。我高度认同中联重科的企业文化,无论处境如何,无论面对何种困难,无论前方道路如何,我始终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心态。我相信,所有的努力都会收获好的结果,并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最具爱心”燃青年

  挺膺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中联有爱” 的公益决心

  “最具倔劲”燃青年

  奋竞向前,做就做到最好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客户信任的基础。因此在工作中,我始终以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面对各项工作任务,迎难而上。在中联智慧产业城土方结构车间建立初期,与生产、工艺等部门相互协作,开展三级质量教育、规范检验路径等,也参与多个结构件质量改善专项,最终实现结构区域质量指标稳步提升,获得土方机械公司2022年度“十佳新人”。

  在其他方面,我同样勇于挑战、敢于担当。在今年“五一”“五四”表彰中,分别被评为中联重科“工会积极分子”和“优秀共青团员”。 在2023年中联重科团委组织的首届“青马学堂”中被评为“优秀学员”;在2023年5·11“科技献礼新时代”系列活动中,我担任志愿者小组长,凭着一股子“倔劲”助力活动开展;2023年底,我被推荐参加2024年央视春晚长沙分会场节目录制,在镜头前,展现了中联青年青春活力的形象!

  勇往直前,打开东欧新市场的大门

  从踏入中联重科的那一刻起,我便立下誓言,要将青春的热情与中联重科的品牌光辉洒向海外市场。踏上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海外市场开拓之路,我不断学习、不断精进,在7个国家开拓12家渠道,累计销售额接近1600万,逐步打开了新市场的大门,用我们优秀的产品赢得了一个又一个客户。每一次市场推广,每一次与客户的真诚交流,每一笔订单的成功签署,都见证了我在营销道路上的成长与蜕变。每次克服困难后的成功与喜悦总在提醒我:付出终有回报! 只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定能不断拓展中联重科农机产品更辽阔的海外版图。此外,在中联重科2023年度总结表彰大会暨年会上,我作为主持人之一,展现了青春风范。

  把控细节,运用司法力量为企业合法经营保驾护航

  2019年进入中联以来,我主要负责公司应收账款的诉讼与执行工作。对接长沙、邵阳、娄底等地区多家法院的公司诉讼、执行业务。在地区建立起了简洁、高效的办案流程,圆满完成了案件的各项法律事务,充分运用司法力量为企业合法经营保驾护航,维护公司债权。在工作中善于分析,精准把控案件细节;勇于攻坚,突破多件重点疑难案件;勤于总结,持续优化办案方式。曾获评2022年度经营性资产管理公司“法务之星”、2023年度法务支持部专项培训讲师。

  在日常工作中,法律工作的严谨性,要求我们每一段话语,都合乎逻辑;每一个字眼,都无可挑剔。细节是我们制胜的法宝。而当案件陷入困境的时候,转机往往就隐藏在每一个细节中,等待着我们发掘。“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微之处,方显专业。

  “最具韧劲”燃青年

  守正创新,用高端技术捍卫公司产品领先地位

  进入中联六年来,我知难克难、从不言弃,潜心学习,不断突破。我在产品开发中主动承担方案制定、结构优化、试验设计等多项任务,成为泵车结构件CAE计算和疲劳验证的骨干力量。先后申请专利十多项,带领项目团队研发创成式设计技术,实现产品可靠轻量化。作为主要研发人员参与的项目——“大长重比混凝土泵车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国际先进”评定,其中“镂空臂架设计与制造技术”获得“国际领先”评定。

  历获“中联重科第六届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联重科2022年度科技创新成果奖”银奖、“中联重科2023年度科技创新成果奖”金奖、“中联重科青年岗位能手”、“混凝土机械之星”等荣誉。

  锐意进取,以高专业度使客户对中国制造充满信心

  挑战,应对客户提出的考验,是我砥砺前行的目的;沉着,面对客户的诉求,是我使命必达的信念;激情,响应客户的需求,是我永不停歇的动力。站在高空作业机械公司这个巨大的舞台上,凭借着领导的信任、同事之间的互帮互助,让我有机会在2022年德国宝马展、2023年比利时高空机械展、2024年法国Intermat等展会上实现自我价值。面对陌生的海外客户、未曾踏足的新市场以及语言上的种种阻碍,我凭借着骨子里的“韧劲”,努力在每一次与客户的技术会谈中带去最切合客户需求的方案,让客户对中国制造充满信心。

  我将继续锻造自身的服务能力,将勇攀高峰、锐意进取的韧劲传递给客户,充当市场前沿的基石,搭建客户信任的桥梁,助力公司全球化事业更上一层楼。

  “最具钻劲”燃青年

  雷厉风行,做一个积极作为的行动派

  我的“燃青年”宣言是“与其感慨路难行,不如马上出发”!入职两年多,我注重团队协作和资源协调,不仅负责项目的技术规划与实施,还积极配合业务顾问的工作,成功推动了19个大数据项目的实施。同时,我还积极投身于技术管理工作,致力于技术沉淀和知识产权转化,已深度参与4项专利的撰写和申请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联人特有的钻研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品质。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我将继续发挥青春动力,贯彻“四劲”精神,为公司发展贡献青春动能!

  入职中联7年,我立足企业,服务员工、服务社会,长期致力于打造青年队伍公益服务品牌,传承中联重科“爱心”文化,弘扬企业社会责任。

  我曾多次走进农村、学校、福利院、残疾人中心和许多需要帮助的地方,组织了几十余场社会公益服务,包括扶贫济困、帮孤助残、青少年援助、环境保护等。秉持 “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志愿者宗旨,我积极传播公益文化、推广公益项目,参与公益活动,为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中联有爱”的公益决心,传承中联人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 

  研精钩深,将工程师的温暖与关怀渗透进产品

  2022年,我带着公司全新开发的“单兵穿戴式泡沫灭火系统”只身赶赴烟台,参加由工信部主办的世界工业设计大会,独自完成布展、答辩、撤展。工作紧张忙碌,所幸不负期望,该产品夺得了中国工业设计行业最权威奖项“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

  对于重工机械产品同质化问题,我曾暗自定下目标,要改变钢铁机械的冰冷笨重形象,通过用户研究与人机分析,将工程师的温暖与关怀渗透进每一件设计作品里去。2023年,我参与主创的“JX130机场快调消防车”,“SANDSTORM-100山地救援机器人”两件全新作品分别荣获“潇湘杯”工业设计大赛产品组唯一金奖和铜奖。

  进入中联以来,我已获授权或公开专利30余项,先后完成了“YT68消防车”等十余个重要项目的开发工作,并主持“基于用户数据的举高车UI信息框架提升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

  创新改善,为公司降本增效贡献智慧

  我2019年荣获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星沙工匠”,同年参加长沙市“十行状元,百优工匠”赛事荣获“百优工匠”称号;2022年被评为“长沙县E类人才”;2023年获评长沙市“长沙工匠”荣誉称号,同年获得中联重科“优秀员工”称号。

  对工作的热爱和投入,使我善于在自己的岗位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技术改进和创新。在7年的时间里,秉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我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逐渐成长为一名技能大师。工作中,除了完成日常的生产任务外,我专注研究刀具,自制非标刀具,助力结构件机加产能突破和技术革新;提出多个合理化提案,为公司生产降本增效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攻坚克难,驾驭新能源前沿风浪

  “不拘泥于传统思维的束缚,勇于提出新的假设,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力求在新能源科技的领域里取得突破”是我的工作信条。氢能技术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技术,需要面对氢气制备的高成本、储存与运输的复杂性、燃料电池的效率与耐久性等一系列难题。然而,正是这些难题,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入职中联三年来,我始终深入一线,不断尝试用新的材料、新的方法,提升燃料电池系统性能、降低制氢能耗等关键技术。三年时间里,先后开发出燃料电池重载车辆底盘、燃料电池系统、电堆、双极板等产品,打通了可再生能源制储用氢全产业链条。我始终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攻坚克难,勇闯科技创新的“无人区”,争做有抱负、有作为、有担当的中联青年,积极为公司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强劲的青春动力。

  图文均由 何雪娅  张瀚峰  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采风
   第03版:营销
   第04版:精益生产
   第05版:科技创新
   第06版:中联“燃青年”·专版
   第08版:家园
中联青年,当“燃”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