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空作业平台进入高速发展期,在北京大兴机场、北京冬奥速滑馆、成都大运馆等众多大型场馆建设中,都闪烁着高空作业平台的身影,这一“施工小精灵”正在逐渐变身“产业大明星”。
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受头部租赁企业“价格战”的影响,高空作业平台市场租赁价格却大幅下滑,一度陷入“量涨价跌”的怪圈,成为高空作业平台发展过程中一个鲜明特点。
去年以来,伴随着产品销量持续攀高的良好形势,高空作业平台市场租赁价格也在悄然回暖。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21年一季度高空作业平台销量为31828台,比2020年同期增长142%。而根据部分租赁商的反馈,设备租赁价格也回升了10%左右。
高空作业平台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行业内部的竞争急速加剧。在制造商和租赁商两个层面形成了鲜明的竞争格局。
而在租赁商层面,市场的良好形势和广阔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资本和人员涌入,新增租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长。
目前我国的高空作业平台设备保有量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尽管因为发展阶段和模式不尽相同,但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我国高空作业平台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受头部租赁商的“价格战”影响最大的便是广大中小租赁商企业,甚至有一些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企业因此退出市场。但从至今仍在不断增长的企业数量来看,中小租赁商也有他们自己的生存之道,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与大租赁商的差异化经营,尽量避免业务和目标客户的重叠;二是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将服务做到极致。
此外,拓展更多样化的租赁形式,也是中小租赁企业生存智慧的体现,比如“零租”业务。“零租”是一种按天租赁的形式,比如月租1万元的14米曲臂式高空作业平台,零租价格为800元一天,仅需十几天即可达到月租的收益。同时,通过极致的服务在客户中创造良好的口碑。
相比于大租赁商,中小租赁商经营方式更为灵活,运营成本更低,因此在发展和维护中小客户层面有着较大的优势,这也是中小租赁企业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方向。在未来,随着高空作业平台日益被更多用户所接受,中小客户市场也将日益扩大。
目前,高空作业平台主要在大城市应用较为广泛,中西部广大二三线城市仍有较大的市场空白,有不少城市甚至还没有本地的租赁企业,对于高空作业平台而言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摘自《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