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产业城建设管理办公室 余琴 关歆
“要做就做到极致!”这句话是中联智慧产业城建设管理办公室规划设计部副部长王雨前的座右铭,更是她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2019年加入智慧产业城团队以来,这个在北广深顶尖项目中磨练了十年的行业专家,凭借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创新思维,参与了智慧产业城项目从全球设计竞标到落地的整个建设过程。她把“四精”标准转化为“四劲”行动,用专业功底把控细节,以创新思维突破技术瓶颈,以卓越表现诠释了对极致的追求。同事们都知道,王雨前喜欢钻研,喜欢和设计、技术的伙伴们一起攻关,一起解决难题。优秀的设计没有捷径,得用真刀真枪干出来。
执着钻研绘蓝图,智城精筑立标杆
中联智慧产业城作为落实湖南“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重点项目,承载着区域发展的重大使命。当建设号角在湘江之畔吹响,王雨前带着团队开启了“精准到毫米”的品质把控之旅。她深入各类方案研讨、施工图深化、材料认样及样板制作全过程,确保项目落地效果的每一个细节都落到实处。
面对总部科研大楼不断更新的各类需求,她主动提出原方案需要更新的设计部分,从总部科研大楼南区的三角形立面玻璃、接待中心一层的VIP流线入口,到南区中庭、北大堂的精装效果,再到北区健身房的增设,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她和团队的智慧与汗水。从修改意见的提出,到方案的通过,再到实施落地,每一个环节都见证了他们对品质的执着追求。
总部科研大楼东门作为“9·28”司庆的里程碑工程,其幕墙结构面临极限挑战。王雨前带领团队联合设计院、幕墙顾问与施工团队,开启了一场百日攻坚战。从毫米级龙骨截面到12米超宽超大玻璃,他们对每一个节点、参数都进行深入研究,同步跟进施工进度,考察材料厂家,确认吊顶、幕帘、灯具、地弹门、电动平移门、拉手等各类材料的落地效果,最终圆满完成东门施工,为智慧城树立了新的标杆。
2024年,新增的总部科研大楼东南角构筑物、创新孵化基地,再次进行方案性调整。王雨前带领团队与各个设计院对接讨论,从空间形态、采光、通风等各方面进行技术研究,经过多轮的方案对比、研讨、汇报,最终确定融合生态智慧与工业美学的创新方案。在施工图深化过程中,她协调设计经理、各专业工程师一起审核图纸,尽可能减少各类错漏碰缺。如今,东南角构筑物、创新孵化基地厂房主体结构已封顶,再次彰显了其团队在项目设计与建设中的卓越能力。
制定标准立规矩,新城蓝图变现实
在王雨前的专业引领下,规划设计部将首开区的经验变成标准化操作指南,对总图规划、建筑肌理、结构逻辑及水电暖通等进行系统性梳理,形成《中联重科智慧城标准化设计手册》,为智慧城及全国各园区提供了一个“建设模板库”。这一举措不仅使整体工期大幅缩短,更让建设质量与建设精度稳步提升,为智慧城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益求精抓专项,追求极致做设计
在家具专项小组组建攻坚期,王雨前和两位骨干工程师组建技术攻坚组,深入钻研家具制造工艺、材料性能。他们调研长三角、珠三角多家头部家具厂商,完成总部科研大楼各功能区、园区的家具方案体系化设计,协助配合办公家具的全部招标流程。通过这一系列努力,总部办公家具成本节省近7000万元,有力保障了总部科研大楼的顺利搬迁。
王雨前深知,“中联之星”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她过往工作和设计团队的认可,更是对未来继续追求极致的鞭策。她满怀感恩,感谢董事长和公司提供的广阔平台,让她得以与全国乃至全世界最优秀的设计方、顾问方、建设方合作,将智慧产业城从一张张图纸变为拔地而起的宏伟建筑,变成引领行业发展的产业集群。她觉得,这是身为“设计人”最幸福的事情。
上一版
返回首页

